燕园人合集团欢迎您!

教育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23-10-12 10:32来源:元培工匠 人气:734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0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有关情况。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关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会

(文字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0月9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有关情况。

微信图片_20231012101133.png


主持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首先向大家通报近期出台的卫生健康重要政策文件的有关情况。


一是联合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进一步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维护罕见病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是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2023年第6号公告,发布8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3项修改单,参考国际相关法规和通行做法,更好地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三是发布2023年第8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桃胶等15种Ⅲ型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并通过。

以上是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2023年10月10日,也就是明天,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增进健康福祉。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加强心理健康的促进工作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已经纳入全国深化改革和社会综合治理范畴,我们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开展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覆盖全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全社会正在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先生,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先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想请问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整体情况如何?以及卫生健康部门有哪些工作举措?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李大川


谢谢您的提问。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的指示和批示,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概括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儿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服务网络,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有关意见》,其中专门就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作出了具体部署。同时,我们和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其中,明确将完善教育系统的心理服务网络,以及加强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作为重点来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完善心理健康体系。截止到目前,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包括100%的高校和将近95%的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者社会工作室。


第二,通过强化医疗卫生系统心理健康的服务能力建设,来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这些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持续做好精神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不断提高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在规范诊疗方面,我们制定出台相关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第三,我们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来保障推动各项工作能够落地见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有三个专项行动方案,包括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和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三个专项行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作出了部署。同时,从2021年起,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里面还设置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试点项目,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和推广。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引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会有哪些影响?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     郑毅


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内因外因都会引起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讲,生物、心理、社会、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内因主要包括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发展,可能出现了偏差,他对一些适应就会产生困难,出现严重的适应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他对认知方面容易出现认知扭曲,情绪方面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抗挫能力比较差,心理韧性不足,这些都跟他的生长发展过程形成的问题有关。


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这些相关的环境方面造成的压力,家庭的因素大家都比较熟悉,像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有早期教育的适度程度,比如说过分偏向于知识文化,忽视了能力,忽视了适应机会,忽视了他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孩子大了以后心理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还有家里忽视型、溺爱型、矛盾型教育,都会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校大家都很清楚了,学校应该是以学习为主,所以学习压力,还有学校的同学关系,这些竞争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压力。但是压力和他的承受力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时候很大的压力,可能有些孩子承受能力很强,不成为压力,有的孩子承受能力弱,就会形成很大压力。这些环境变化对孩子来说是影响因素。


还有社会环境,比如现在网络的管理,孩子游戏的使用,还有一些跟社会交往的机会,比如有些区域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可以说是内外因的综合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及时调整和控制,很多儿童时期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会影响终身,最简单的是首先影响他的社会功能、他的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厌学拒学,有的孩子智力很好,但是就是不敢上学、不去上学,严重的逆反,有的情绪出现严重波动,要么是消极,要么是情绪暴躁,这种情绪变化也是很常见的影响。还有一些是行为方面,有攻击行为或者有自残行为,还有一些逃避学校,到社会上和坏孩子为伍,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些行为的异常。


因为孩子是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精神障碍不像一个简单的感冒发烧,病毒感染,对抗了它就消失了。心理健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好的话会影响终身,也就是说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轨迹受到了影响。以前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孩子,家里环境各方面智商水平都很高,但是由于心理障碍可能就会厌学拒学,不能很好完成学业,不能完成学业以后整个生活都会出现问题。还有一些儿童时期的问题也会发展到成年,比如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些问题也会导致成年时候严重的问题。所以成人当中也有大量儿童时期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影响终身的大的问题,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想请问教育部门,近期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了哪些部署?工作的重点又在哪些方面呢?谢谢。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刘培俊


感谢您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关注最近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政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促进学生健康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了一系列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全方位高质量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总体目标,要培育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通过系列的育人活动,造就学生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宠辱不惊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第二,明确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基本原则。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目标引领,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防控结合,教育在先。强调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三是坚持需求驱动,系统治理,能力为主。动员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医院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回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健康促进的能力。


第三,明确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促进体系。一是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心理健康工作融入五育,高质量实施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韧心、以劳健心的各项育人的活动。同时,坚持监测预警、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方位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第四,明确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行动举措。从五育并举、监测预警、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干预处置、人才队伍、健康科研、健康环境等八个方面系统部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第五,明确了各级政府教育卫健等17个部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职责,强调多部门联合、医教体融合、家校社协同,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同时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需要加大经费支持,同时也鼓励各地、各校创新工作举措,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总之,17部门联合印发专项行动计划,可以说是一个多部门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也是一个务实性的行动方案,目的是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更好的环境。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请问,家长该如何注意和观察孩子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青春期叛逆的表现是否属于心理问题呢?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     郑毅


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孩子跟家长接触是最多的,首先家长应该像关心躯体健康一样来关注心理健康,这是非常关键的,要有这个关注的意识。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孩子情绪、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比如睡眠习惯改变,睡不着觉了,失眠、早醒、睡眠过多,或者进食出了问题,食欲特别不好,心情很不好,这些变化要注意敏感观察。还有一些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我觉得要特别关注。


我经常会讲,如果说你要觉得一个孩子情绪和行为发生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情况,跟他的受教育水平相抵触,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可能是一种心理方面问题的表现。


第二个指标是如果这个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他自身或者给他周围人带来了持续的麻烦和痛苦,这个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这都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一些早期表现。所以家长要注意这些细节的变化,敏感地对孩子心理健康像躯体、疾病一样关注,能注意他的变化,要重视他可能是心理健康的问题。


这些细节综合观察以后,就很容易发现他的问题。就跟现在躯体疾病,孩子发烧了,孩子肚子疼了,出现严重的问题,很少有家长不关心的,都要去送医院,都要去问问,都要去看一看,轻的处理一下,重的要去医院看看。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这种心理健康的意识,这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个是青春期的问题,这应该算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过程,青春期的特点就是比较不稳定,思维活跃,但是考虑问题不全面,情绪容易变化,容易出现行为冲动,他们追求创新。这些逆反的表现让人觉得这个孩子变了,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其实如果他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的话,这属于正常的青春期变化,是一个人生关键期和转折期,所以这个时候要给以很好的关心关注,给他支持,所以家长要有正确的认知。


但是,如果这个问题超出了一般的青春期逆反表现的程度,比如说给他的情绪行为带来了很严重的困扰,影响到了他的社会功能,影响了学习,影响了生活,甚至影响了别人,干扰了别人,这个时候就不能简单归结为青春期的问题了,所以我觉得青春期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重要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非常关键,对他的独立性,对他的成长都很关键。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孩子到底是心理障碍还是正常的儿童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变化,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准确发现问题,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李司长,目前国家卫健委在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李大川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向大家简单通报了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做的工作,总体上讲,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大力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应该说我们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也在不断地提质增面。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


一是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精神卫生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两部法律的实施,为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的实施,也为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清晰的思路。


二是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我刚才介绍了“健康中国行动”中三个专项行动,另外我们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同时把社会心理服务相关工作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些专项行动和专项工作的实施,都为推进心理健康工作各部门参与和加强体系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相关的工作模式和实践路径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是全社会关心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氛围逐渐浓厚。我们在医生培养培训过程中专门强调要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所有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掌握处理基本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和常识,这个是很重要的。另外,我们也积极推动各个部门,在全国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工作。


这三个方面的积极成绩,为我们下一步做好儿童心理健康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还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地进行干预?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    郑毅


谢谢你的提问。孩子如果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干预,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关键。我们从临床分型干预的模型来看,把它分成四个级别。


第一个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只有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期,如果只是发展过程中一个小的问题或者适应方面小的困难,但还没有达到明显的功能损伤,还没有影响到学习和社交功能,这时候我们指导家长、老师给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很多孩子是可以调整过来的。如果说问题比较明显的,可以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现在学校有心理辅导室,社区也有一些心理辅导中心,所以我觉得如果说家长或者老师还有个人调节起来有困难的时候,这一级别的时候可以去这些机构得到比较重要的帮助,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但是已经出现了综合征,这个时候我觉得就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评估,可能要介入心理治疗等治疗手段。比如有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还有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干预,这些心理治疗方面,如果在这个层面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和治疗的。


最后一个层面是达到了疾病,这时候就应该及早的进行评估诊断,最好能够尽早去看医生进行正确的评估,积极的医疗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干预有多种干预方法,最常见的是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还有一些物理疗法。我们比较主张症状轻微的开始是行为心理干预,如果比较严重的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我想强调,一些治疗是综合的长期的治疗过程,这一点大家要有真正的正确认识。所以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社区都要积极地配合,我觉得这也很关键。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度,要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促进其恢复和维持良好的社交和环境,来帮助他们彻底恢复,这才是比较好的治疗模式。谢谢。


中新社记者


请问,在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家长和老师应该发挥哪些作用?谢谢。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刘培俊


感谢您关心如何发挥家长和老师的作用,特别是家校协同的作用,来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当前学校、家庭、社会越来越多的方面关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在呵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多方主体当中,离学生最近的就是老师、家长还有学生本人。国家政策也明确要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要融入到家庭、学校、社区的各个环境当中,多年来各地和学校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家校协同,家长老师发挥作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实做细相关工作。


第一,学校用心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在校如在家”。学校树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考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呵护学生身心健康,在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各项改革和各项教学活动。一是坚持全过程育人。学校设计思想教育、学科教学、科学研究、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任务,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能够愉悦身心、增长学识,应对挫折,管理自我,健康成长。二是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不仅是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而且强调学校的各科老师以及教职员工,都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份责任,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让学生真正的小我融入到大我,让个体融入到学校集体的大家庭。


第二,家庭善于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如在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所特殊的校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对一的得力的老师。现在家长做了大量工作,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家教观、育儿观和成才观,掌握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经常主动关心子女的心理状况、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平等地对话沟通,做好心理教育,寻求咨询服务和必要的干预,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同时,家长要做到以身示范,带领孩子快乐成长。


第三,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让健康”在我如在他”。学生不仅接受家庭学校他人关心,也要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自觉学习心理健康的观念意识、知识和技能、方式方法,具备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当自己心理困惑、情绪不好或者是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想办法,正面评价自己,同时鼓起勇气去求别人,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他人、朋友的帮助,能够很快地走出困境,恢复到正常的心态。


家校协同是各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成功办法,所以家长、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份任务和职责。未来老师和家长能够继续携起手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成长生态。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专家。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您刚才也提到了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是否会有一些副作用呢?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     郑毅


谢谢您的提问。我觉得治疗很关键,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治疗的方法我刚才谈到了一些,确实药物治疗也是很关键的治疗方法。其实精神科的用药是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的,因为他有很多类药物,我们大部分的药物都是比较安全,都经过临床验证,各方面治疗经验都比较多,而且新的药物越来越多,所以药物治疗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在积极的监控下,定期做一些检查,药物治疗是非常安全的。我们观察到基本都是非常安全的,但是要注意监测。


心理治疗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很多认知水平出了问题,通过行为也可以改变。我还是比较强调综合治疗,需要药物的时候积极的用药物治疗,需要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要积极进行,有很多疾病实际上跟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有些孩子睡眠不足的,要把睡眠调整好。所以,精神治疗应该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治疗。谢谢。


主持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最后一个问题。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通过刚刚的发言,我们了解到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想请两个部门的领导人讲一下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李大川


谢谢您的提问。这些年,我们在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过程中,也在边工作边研究总结,总体上我们体会到,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断增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几个关键的点。


第一,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涉及到各个领域,需要各部门、各个行业甚至全社会都来关注,因此把这项工作纳入社会服务体系,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来协同推进、共同发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加强体系建设,提供全流程的服务。必须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分层次的、分级分类的医疗服务,来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和针对性。


第三,要加大保障力度,完善支持政策。近年来,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相关项目开展,包括中央转移地方支持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等工作,通过试点取得经验进行推广。同时,很多地方也主动开展工作,在资源配置、财政投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出了很多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共同推进了行业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积极性,对我们做好工作提供非常好的支撑。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关键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做好预防端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因此必须减少和降低产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因素,这是很重要的。同时,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来减轻青少年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压力。通过教育引导,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做好这样的工作就要加强宣传工作,包括行业内的宣传也包括全社会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提高这方面的认识,重视这项工作。在各部门制定政策的时候都能够把心理健康融入进来。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考核和推进机制,压实工作责任,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上述工作我们都在积极推进过程中,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谢谢。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刘培俊


您关注并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前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这也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多年来在探索和聚焦的一个领域。实践也表明,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要抓住关键。除了在政策体系、体制机制、经费保障这些宏观部署方面,在业务层面要聚焦几个关键点,包括重视关键时期、优化关键因素、抓住关键环节。


第一个是重视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护航孩子成长。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儿童青少年这个时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内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心理变化。我们知道,身体有时感冒发烧,心理也会出现不适,一般我们比较关注儿童青少年身体方面的疾病,但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早日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第二个是优化心理影响的关键因素,营造健康的环境。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因素是比较多的,但是儿童青少年经常会遇到的像考试与学业、升学与求职,包括手机与网络、情感与人际,还有自我与评价,这些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关键之所在,所以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加以重点关注,共同引导帮助学生妥善把握住,恰当处理好这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育人生态。


第三个关键是抓好心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确保规范有效。目前,已经建立起了预警监测、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这四个环节当中,其中健康教育十分关键,可以说是一个前提,它既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心理优秀品质的关键,也是抓早抓小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所以希望学校和家长继续家校协同,共同做好学生和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具备心理健康的素养,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学校特别是要按要求继续开好心理健康的必修课、选修课、主题活动、日常教育等,真正把健康教育做好,把预防关口扎牢,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谢谢。


主持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介绍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促进心理健康的有关情况,再次感谢各位。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就卫生健康领域的相关工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召开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